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10字。
  春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2、学习本文中写景时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3、感受形象,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中写景时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2、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感悟。
  【教学过程】
  一、名诗导入
  1、检查预习作业:
  检查课前布置每个同学完成的一篇描绘夜色的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诗歌导入:
  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从绿树红花还有莺啼来描绘春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笔下的春雨。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写春的的诗句,并指出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春的。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二、永恒记忆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注:解放前夕,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在北京辞世。)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三、读中感春
  1、欣赏《春》课文朗诵,并完成下列问题。
  (1)、听准字音,对文中的生字词可适当标明注音。
  (2)、注意节奏(轻音、重音,语气的缓、急,长句的断句,短句的连贯……),
  (3)、把握感情。(注意品味文中作者的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朗诵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和文本内容以及个人语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4)、交代任务。(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朗诵比赛)
  师生合作:
  1、请完成下列字词基础知识的检测。
  薄(báo)烟
  (bó)薄酒一杯
  (bò)薄荷
  并齐读两遍。
  2、指导朗读
  (1)、结合课本具体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刚才学到了什么样的朗诵技巧。(从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从节奏、感情的抒发等)
  教师小结: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