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个字。
说明文知识要点
2008年10月17日
一、说明文定义及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语言的不同特色: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明确说明对象,抓住对象特征。
说明对象是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不同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题目.。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死海不死》。
2、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如《松鼠》开头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领悟了这一段,就抓住了松鼠的特征。
3、一些概括性语句或总结上文说明内容,或引出下文的要点。如《苏州园林》第2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跟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就概括了苏州园林美如画的特征。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如果文中有说明特征的中心句可直接用中心句。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三、理清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或从整体到局部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⑵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例如《中国石拱桥》:古—今。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例如《活版》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常见逻辑顺序有六种:
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四、说明方法的分类、标记、作用
(1)下定义。这是一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事物特有属性的说明方法。“……是……,这就是……,叫……”。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如《统筹方法》一文中,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