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8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孙疃中学张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2.在诵读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其它文言现象;
4.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重要实词虚词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自古以来,志勇的人物在人们心中总是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或为民排忧,或为国解难;他们或平凡或伟大;他们有的不为人知,有的永载史册。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在强大的秦兵面前,他没有采取扬汤止沸的责难,也没有苍白的语言求和,而是采用了釜底抽薪的离间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干戈维玉帛,使郑国免除了劫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感受烛之武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的说理艺术。
二、关于《左传》
1.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2.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当然,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把两书合在一起。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才、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3.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国古代的几部编年体史书:
①《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②《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③《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结构,理清思路。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1)第一遍学生齐读.(2) 第二遍听录音.
2. 字音、句读。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