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20个字。
  编辑词条童趣
  目录
  文章简介
  作者作品
  原文
  译文
  课文研讨
  练习说明
  教学建议
  赏析
  • 背景
  • 浮生六记
  编辑本段文章简介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01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
  编辑本段作者作品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编辑本段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注:虾读:ha 
  编辑本段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群蚊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像鹤和一样;一直抬着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我因此高兴得拍手称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