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6530字。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1)
本试卷共130分(含4分清洁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1分)
①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② ,不宜异同。(《出师表》)
③池上碧苔三四点, 。(《破阵子》)
④更深月色半人家, 。(《月夜》)
⑤ 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⑥ 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⑦ 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⑧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又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 , 。” 这一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4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遗( )漏
⑵、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⑶、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 ,应改为 。(1分)
⑷、文中第 句是病句,应改为 。(1分)
3.王明同学准备在网上报名参加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他找来了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标志和同学们共赏。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个标志的组成。(2分)
(2) 探究这个标志的寓意。(3分)
二、文段阅读(50分)
(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4-8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