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90字。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三中学 郭春根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3.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师生爱国豪情。
  4.理解“土地的誓言”的深刻含义。
  5.学习诵读、品读、创读、设问研究等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故乡土地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品析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诸如“炽痛”“埋葬”“呻吟”等词语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立体感知“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立体感知抗日救亡的斗争精神和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从而为学生理解本文作好铺垫。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精神。
  3.运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表达阅读体会,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
  4.运用“导读、诵读、品读、创读”等方法,帮助学生读懂有内涵有深度的文章。
  【教学流程】
  一.悲情导读
  1.课前播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音乐《松花江上》的影片,营造“抗战”时期的氛围。
  2.教师演唱《松花江上》。
  3.教师:同学们,刚才课前,进入教室以后,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通过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我们听到了凄苦、哀怨的音乐,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目不惨睹的画面,比如街头的满地横尸、断臂残肢、日本兵枪杀中国百姓、被日本兵的子弹击窜孔洞的头颅……我们听到了凄厉、悲愤、悲壮的歌曲《松花江上》。
  4.教师:你知道这一影片资料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吗?  对。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三省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九一八”让中国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爱国之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现在,请同学先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击课件,显示下列文字:
  6.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的时候,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说得对。一是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读;二是尽量在头脑中发挥想像,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或影像;三是题目为“土地的誓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比较直接地表达“誓言”的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