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5张,另有教案及朗读文件。
  囚 绿 记
  陆蠡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教学重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走进绿色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整体感悟
  [互动设计2]  走近作者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月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互动设计3]  象征意义
  联系以上资料,明确“绿”象征意义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互动设计4]  播放朗读
  学生边听读边看书边思考边圈划批注。
  1.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 蠡〕lĭ 用于人名。  lí 贝壳,瓢。
  〔瞥piē 见〕一眼看见。
  〔涸(hé)辙(zhé)的鱼〕在干涸车辙里的鱼。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移徒(xǐ)〕移动;迁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