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60字。
  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贴近作者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了解并掌握课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以及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写景抒情及优美的语言特色。
  一、由诗句导入(可先由学生回顾)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教师还可以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声赋》、《山居秋暝》《水调歌头•长沙》中的例子)
  有的写秋萧条凄凉,有的写秋绚烂多姿,那么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笔下的秋又是如何的呢?
  二、 由标题切入。
  这是写景散文,先听一遍录音,找找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课文3——12段
  秋花图:蓝色牵牛花
  秋槐图:槐树下的落蕊
  秋蝉图:衰弱的蝉声
  秋雨图:秋雨秋风
  秋果图:枣子树
  (也可用教案上给课文中秋天景物图所用的名字)
  那么这几幅秋景图有什么特点呢?教师重点分析“秋花图”(先由学生朗读或教师范读)
  清:秋天的天空给人明净高爽,无半点杂尘之感
  静:驯鸽的声音(以动写静),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悲凉:秋屋、冷色调的牵牛花、衰竭与凄凉的“秋草”。
  三、 学生自由诵读其余四幅图,学生讨论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强调诵读时的语气语调)。讨论后教师举例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