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240字。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专题辅导
  2008年高考经典试题回顾
  1、(湖南)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B项前一分句紧承“舞龙”这个节目,话题一致,后一分句与下文“都能看到‘龙’的身影”相衔接,语意连贯,为最佳选项。A、D两项前一分句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后一分句与全句话题不甚一致。C项后一分句与全句话题一致,与下文缺少照应。
  2、(安徽)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解析:A项中“是不是应该---呢?”句中语气委婉,并有商量的意思。B项“难道不应该------吗?”句中有反问语气,感情色彩强烈。C项用“无疑”加以修饰,增强了语气。D项句中“不能不”为双重否定,语气极其强烈。因此答案为A。
  3、(全国I)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惠顾 改为 浏览(2)将 你   改为   贵 
  (3)将  可  改为   请 (4)将 洽谈 改为  联系
  4、(全国I,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 要不要灾难  ,但我们能够选择 对待灾难的态度   
  解析: 此题是对语段压缩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但语言材料的时效性\教育性强,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地震、风灾、冰灾等灾害。
  5、(全国I,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        。
  (1)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以世界7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3)使粮食产量不断畔生   (4)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5)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6)在上世纪末突破5忆吨大关
  A、(4)(6)(2)(5)(3)(1)B、(4)(5)(3)(6)(1)(2)
  C、(5)(1)(6)(4)(3)(2)D、(5)(4)(3)(6)(2)(1)
  解析:答案B。本题是对语言衔接、连贯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道题要考虑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句(4)是原则,“粮食安全战略”紧承上句“不能忽视粮食问题”。句(5)是做法,(3)和(6)是结果,(1)(2)是意义。
  6、(四川非延考区)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是        ,        。       ,        ,        ,       。
  (1)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2)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3)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合
  (4)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6)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3)(6)(1)(4)(5)(2)    B、(3)(5)(1)(2)(6)(4)
  C、(5)(2)(1)(6)(4)(3)    D、(5)(3)(1)(2)(4)(6)
  解析:答案D。首先,领属性的内容应该放在最前面,“人格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属于领属性内容,人格要谈的首先应该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椐此可排除(3)作为首句,答案就只可以在C项和D项中选择。其次,(2)是“人格”的具体要求,(3)是“人格”内容的进一步诠释,也是(5)的后续补充,椐此可知(3)应作为第二句。后面的语序就比较好判断了,其内容都是人格的具体表现。
  语言表达简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
  2、 掌握语言简明题的答题要领
  3、了解高考考查的重点
  教学重点:语言简明的理解分析和实际运用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2课时,其中讲授1课时,练习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1、《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简明:语言不沉冗,无歧义。连贯:语序不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何谓简明?“简”即“简洁”,不罗嗦重复,不说多余话,简洁扼要。它是指“量”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即“明了”,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的要求,是表达的效果最佳,是表达的明晰度最高。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嗦、无条理。语言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考查内容:简——①删除多余词语(指重复、罗嗦的内容);
  ②排除冗余信息(指文中游离于主旨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明——①消除歧义;②避免费解(使人难以领会或理解的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