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身体需要营养品,思想也需要营养。高尔基说:思想创造我,为的是掀翻、摧毁、踏碎一切陈腐、狭隘、肮脏丑恶的东西,在思想锻造出来的自由美和对人尊重的坚固基础上创造新的一切。我们思考就是让心灵感受真善美。坦然真实的生活老人让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从为正义而存在的人身上,我们学会奉献;在贫苦生活的人们中,我们学会乐观的生活和帮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需要激励、安慰和帮助,孤独地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最坎坷的路大家一起走,累了有人搀,倒了有人扶,你就充满力量。生活需要感动,有了感动就有了对生活的明确认识,将自己融入到友情、亲情的爱流中,你的世界便是永恒的春天,你的人生便有了真正意义的思想的内核。
来自生活深处的现象:
1、长江洪灾,百万子弟兵日夜筑堤抗洪,不畏饥寒,不怕牺牲。李向群,家产百万,却火线入党,累死在堤坝上;投机商把假药、假救生衣送上前线。
2、80年代,大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坑的老人,英勇献身,引起一场“值不值得”的讨论;90年代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6个兵不惜生命救一个人,再次引起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
3、电视剧《保金尔•柯察金》再次引起轰动,保尔坚强的信念及名言“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他不至于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让四五十岁的人重温了理想而感动得热泪盈眶。而20岁左右的人说比尔•盖茨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面对上述现象,请同学们深入思考:
你认为哪一种现象对你触动最深,由此,你形成了怎样的观点,联系现实写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日本的汤川秀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的年轻人比前人现实多了,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将来和个人生活的安逸。如果日本都是这样的青年集合,日本会在竞争中尤其在创造文化价值的竞争中,成为十足的落伍者。每一个人的问题与社会问题,推而广之和全世界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分割的,青年中至少应有部分人能立志摆脱个人打算,怀有崇高的理想,前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日本也好,世界也好,便不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抱着崇高理想前进的人,即使不能获得完全的成功,那种生活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汤川秀树用他的《人生意义》指导日本的青年,其实也是给中国青年以思考,就是人生价值在哪里!
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十分流行。如前面的生活现象中“40多岁的人看保尔,激动得热泪盈眶,20多岁的人是模糊的影子”。当然这并不是因此就判断年轻人已失去目标和方向了,这是时代距离和价值观问题的不同反映。对于理想,这个世界始终会有审美终极的态度,因为这是人的一种精神高度。珠海的一个韩国女老板曾让100多名中国工人在她面前下跪。面对这侮辱人格国格的事,大多数人为保住饭碗下跪了,但有一个工人就是不跪,因而被辞退了。有几个广东大学生这样议论:“因为民族自尊心不能让一个人来承担……为了保住饭碗下跪的人比不下跪的人有勇气。”如此说来,李向群、张华等牺牲是相当不值了。在道德的角度上,他们应该是永远的丰碑,正如汤川所说,青年中至少应有一部分人有崇高的理想,否则世界就不能前进。
作为21世纪的青年,面对市场经济的现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你应如何对待人生?生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我的价值观
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有人说,道德是生命的惟一;也有人说,金钱才是价值的体现。但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应当是道德和金钱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