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3 KB
评级:
时间:
2009/1/11 13:11:35
下载:
本月:1 总计:2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9350字。南汇区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2)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要说文,先得解字:“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3)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4)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 。
(5)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6)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7)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8)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9)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
(10)“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
(11)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
(12)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
1.第(2)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目的是:
。(2分)
2.根据上下文,第(4)段横线处应填写的短语是: 。(1分)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
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的喜爱。
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大关心“人事”。
E.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是当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4.“节物”反映的是中国人传统的过节方式。对“节物”的重视表现了中国人
的心态。理由是:
。(3分)
5.根据下列诗句中提到的“节物”和“习俗”,在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节日名称。(4分)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6.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两段与“传统节日”无关,应当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19分)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a)。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四月底的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痴情又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上海市嘉定区2009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调研试卷 沪教版
(上海卷解析)上海市2009届普通高等院校春季招生语文考试卷 沪教..
上海市2009届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语文考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200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冠龙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2009届高三语文十四校联考试卷 通用
上海市松江区27校联考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
上海市松江区27校联考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
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海市八校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卷 沪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