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八大题,19小题,约7130字,基本按照09年福建省的考试说明命题。
漳州市2008 -- 2009学年上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桑之未落, 。(《诗经•氓》)
(2)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3)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4)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5题。(15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咪,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
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圭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领悟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B、①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快然自足,不知老享将至 ②夫晋,何厌之有
D ①虽世殊事异,廖哆兴怀,其致一也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问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 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三、诗歌阅读(9分)
6.下面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一节诗歌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A.那/河畔的/金柳 B.是/夕阳中的/新娘
C.波光里的/艳影 D.在我的/心头/荡漾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早发
[宋]苏 轼
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