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50字。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命制人:陆洋时间:2008年12月16日
【考试说明】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考点解读】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设题类型】
一、分析作品结构——问情节
1、线索安排:单线和双线(明线暗线)《药》
2、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结构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
4、情节作用:
①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②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
③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
二、分析人物形象——问形象
1、表现人物手法:
①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②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环境烘托;③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2、塑造人物作用: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突出主旨;具有典型性、社会意义等。
3、答题技巧: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侧面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分析环境描写——问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象征和暗示;⑥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①交待时代背景;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反复、设问、对偶等8种(借代和叠词)
(2)表现手法:衬托、反写、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3)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