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约9900字。
崇明县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①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②众所周知,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法的审美本质作了经典阐述:“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也对书法的表现特征作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记得当年毕加索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那“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从此对中国艺术怀有敬畏之心。而日本的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自我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③然而,近代以来,可能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生出一种文化“老祖母”心理,即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也正是这种“老祖母”情绪,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我国的近邻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战争废墟尚未全部清除,经济状况还相当困难,但书法家已开始有意识地走向国际,特别注重欧美。日本书法史学家榊莫山在《日本书法史》中专门指出:“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纽约近代美术馆展出了现代日本书法作品近40件。两年以后,从巴黎近代美术馆开始,日本书法在欧洲巡回展出。此外,这一年,以美国的尤金美术馆为第一站,书法作品也开始在全美国的美术馆巡回展览。”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④正由于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与中国是书法母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即使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书法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沙孟海、林散之、谢稚柳、王遽常等在欧美鲜为人知。现实的逻辑从来如此:你缺席他出席,你不作为他作为。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一条误传的“韩国书法申遗”的消息,使“老祖母”级的中国书法界显得被动而大受触动,引起了我们的惊醒与反思。
⑤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在书法教育、书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努力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只凭“申遗”的单一行动是无法实现的。
(选自2008年12月9日《文汇报》有删改)
1、第②段中列举毕加索的例子的用意是(2分)
2、第③段中“‘老祖母’心理”在文中是指的心理(2分)
3、根据文意,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的原因是(1)
(2)(4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申遗”文本的提交表明我国对保护和传承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警醒、反思和重视。
B.我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书法历史悠久,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影响辐射传播广泛。
C.我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这与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乏作为密切相关。
D.保护和发扬中国书法,“申遗”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有更系统、更扎实、更有效的举措。
5、请对全文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湖畔夜饮
丰子恺
①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
②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青辉上。人月交相庆,花月并生光。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觉得这歌词,温柔敦厚,可爱得很!又念现在的小学生,唱的歌粗浅俚鄙,没有福份唱这样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三个“得很”,逼得我立起身来,缓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泪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灵所笑了。
③回进家门,家中人说,我送客出门之后,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其人名叫CT,住在葛岭饭店。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拜我了。这是半小时以前的事,此刻时钟已指十时半。当夜我就不去找他,自管睡觉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茶役正在打扫他的房间。我留了一张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