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7640个字。
  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测试
  语文卷2009.1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毫不吝啬地(qīng)(1)注着自己的真情。一个个平凡人的感人故事、一个个普通人的自觉行动、一个个洋(yì)  (2)  至真至爱的高大身影,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涌动——整个世间都共同(pǔ)(3)写并吟唱着一曲全民全社会共抗巨灾的感人(yuè)(4)章!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1)的生活;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2)的天性;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3)的心境;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4)的独立。
  A、淡泊B、质朴C、个性D、宁静
  3.古诗文名句默写。(9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已亥杂诗》)
  (4)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⑺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生命渴望:我们在端木蕻良对土地的誓言中感受到他对祖国⑴的感情;在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沧海和日月中感受到他⑵的胸襟;在闰土瑟索的身影中感受到他⑶的生活;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⑷的精神。
  5、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市打造成文化大市。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温州”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以下任务(7分)
  [点击文化名人]温州秀丽的山川、深厚的文化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从谢灵运到朱自清,众多文人墨客在温州大地上留下了深情的足迹和瑰丽的诗文。请阅读关于谢灵运的资料,仿照示例,完成以下对联。(2分)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仕途坎坷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示例:朱自清观赏梅雨潭抒写醉人绿意
  仿句:▲
  [探访名胜古迹]有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抄下了两副对联,却忘了是从哪处抄来的,请你帮他从他所走过的墨池坊、浩然楼、池上楼、江心寺、澄鲜阁、等五处景点中回忆起来。(2分)
  ①众山遥相对,孤屿共题诗。抄自
  ②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抄自
  [采撷民俗民风]温州民间习俗古朴,正如一首歌里唱的:
  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
  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
  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
  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
  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
  上面歌词介绍了温州的民俗,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种?请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述家乡过节(上面的一种)的一幅画面。(不超过50字,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