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3张,注重探讨,图文并茂,含配套教案,约2230字。
  《渔父》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对话分析屈原与渔父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关于对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处世态度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并结合注释预习课文,重点是梳理字词句的翻译。
  2、 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从屈原身上作一番探索。
  二、 人物简介(屈原)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被放逐,秦攻破楚国都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自沉汩罗。那声巨响仿佛还响彻在我们的耳边,究竟是怎样的信念使他坚定地一跃呢?下面就请我们同学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
  三、 齐读课文
  (我们同学读得字正腔圆,很流畅。看来,我们同学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下面来明确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四、 学习目标(投影)
  五、 质疑与检查
  1、预习过程中对照注释疏通了文意,字词句方面还有无疑问。
  2、考察几个重点字词。
  3、词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重点字词的解释就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