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初中第四册)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原信已不可考,让我们欣慰的是该文毕竟留下了如此相对完整而独立的写景状物的文字,可供我们品读和欣赏。
探讨《与朱元思书》的美学内涵,势必要先解读一下作者,然而吴均其人其事可考的不多,较有价值的是《南史·吴均传》,据载吴均是吴兴故鄣人(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469年,家世贫寒,他是这个家族里第一个因好学而改变命运的人。其文“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吴均传》)吴均虽满腹诗书,才气过人,也为时人所称赞,但仕途坎坷,直到30多岁才被吴兴府柳恽召补为主簿,自感不得志,曾自动离任后很久,又复任,终被柳恽举荐给临川靖惠王(后即为梁武帝萧衍),才略展抱负。吴均志在修史,是非明察,正直不阿,想撰《齐书》,并没得到武帝的支持,便私撰《齐春秋》,《齐春秋》中实事求是记载了有关梁武帝佐命齐明帝一事而触怒于帝,吴均获罪免职,后遇敕而被任命撰通史,他打算从三皇写到齐代,只草草完成了本纪、世家部分,列传未就而卒,卒于520年。留下共51卷的史书,注范晔《后汉书》90卷,文集20卷。
纵观吴均跌宕曲折的一生,我们似乎可以把它归结成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寒门之士,青年才俊,胸怀远志,仕途多舛,抱负难施,遗憾而终。以吴均的人生轨迹,更多的体现的是一个有杰出才华的读书人为理想实现的奋斗史,决不是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我们由此也可看出吴均的人生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