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0个字。
《铁骑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
(二) 研读优美流畅的语言,体味真挚、深沉的感情。
(三) 体会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师:有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爱看战争影片,你觉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因素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人数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吗?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想到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师: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
板书课题。
(二)活动流程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9)现代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
2、学生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学生在书中圈出并注音,读一读。)
陨(yǔn)落左腮(sāi) 没(mò)到勒(lēi)转脸颊(jiá) 骚(sāo)动老巢(cháo)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分析
(1)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画出这一班骑兵单独进行游击活动的大致路线图。
掉队→打游击→归队
(2)找出表现八路军战士勇敢和机智的主要语句。
明确:“主动打游击”,“毫不迟疑、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东冲西撞”,“骑兵们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等,表现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巧妙地甩开敌人”、“灵机一动”等词表现他们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周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