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3道题,约8010个字。
2007-2008学年度(下)八年级质量监测(十七)
语文试卷
命题人:wanghui徐晓静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得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得分 评卷人
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
①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人们感觉到的已经不是一次物理意义上震动,而是13亿人心灵上的巨大悲chuànɡ( )。那一刻地震的恶魔张开血盆大口在四川汶川肆虐着,顷刻之间城市化为废墟,数万生灵惨遭吞shì( )。当目睹由于学校建筑大面积倒塌而被埋在瓦砾中横七竖八可爱的孩子们,竟然就这样悲惨地被夺去了生命,为人父母者莫不悲痛欲绝,心如刀割!
②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这位年过6旬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赶赴灾区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他走遍了每处重灾区,嗓子喊哑了,胳膊摔伤了,当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废墟下的孩子时,使总理哭得已不成样子。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在废墟中搜救着每一处可能的生命迹象;白衣天使为挽救生命不停奔忙;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的伟大人民教师和母亲……
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社会各界爱心捐助的物资和救援人员源源不断涌向灾区。自发暮捐、献血的人流随处可见,所有人都在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受灾同胞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④眼睛是湿的,心窝是热的,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救援场面,一幕幕感人肺腹的爱心捐
助,……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撼人心魄,爱的世界波让心灵
在洗涤中升华、升华!
(1)根据第一段的拼音写出汉字。(1分)
(2)短文第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汉字写下来。(1分)
(3)第二段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说明如何修改。(1分)
(4)请仿照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句式和内容,再继写一句。(1分)
(5)目前,各地学校接收了许多来自灾区的学生入学,让他们重新回到校园。假如,一位来自地震灾区的同学来你们班上就读,你打算如何安慰、鼓励他,让他开始新的学习生活。(2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英国六年前一桩海损事故调查结论令人啼笑皆非,一张描图纸“蒙瞎”核潜艇。
B.听到孩子的呼救声,袁文婷老师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教学楼。
C.“继续作战,勇往直前!”“坚决完成任务!”雄壮有力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D.著名漫画家方成老先生说到幽默的故事总是喋喋不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设立全国哀悼日,彰显了政府对生命的关爱,是顺应民心民意的正确之举。
B.截至5月23日下午5时,泰州市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总额已逾6640万余元。
C.火炬传递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淮海名区、祥泰之州”的历史人文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D.到了山顶,大家发现早上来的救援队员们已开始工作。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报告文学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段来突出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其特点是新闻性、政治性和文学性。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也可以叙事,如《岳阳楼记》。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诗人,著有《漱玉词》。
D.《寻找时传祥》一文呼吁在新时期下,仍旧需要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种精神。
5.汶川地震后,受灾群众的悲惨遭遇令不少人潸
然泪下,加强对受灾群众,尤其是对儿童进行
心理创伤干预,日渐受到重视。观察右边的漫
画,写出你心里最想对小姑娘说的一句话。(2分)
万众一心
6.名著阅读。(4分)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如三_________、三_________。(1分)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
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3分)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表现了作者当时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封建教育思想的陈旧,《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揭示了这一主题。
7.诗文默写。(8分)
(1),零丁洋里叹零丁。
(2),儿女共沾巾。
(3)《过零丁洋》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干古传诵的名句是
,。
(4)《春望》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
(5)《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望岳》中表达同样意境的句子是,。
(6)《雁门太守行》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
,。
8.综合性学习。(4 分)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各用一句话概括你所提取的信息。引导同学们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材料一:中国城乡老年生活状况追踪调查
类别 城市 农村
年度 2000年 2006年 2000年 2006年
享受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 69.1% 78.0% 3.3% 4.8%
年平均收入 7392元 11963元 1651元 2722元
各种医疗保险覆盖率 51.6% 74.1% 8.9% 44.7%
现居住的房屋产权属于老年人自己或配偶的比例 67.6% 74.4% 38.8% 56%
享受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和社会救助的比例 16% 19.3% 15% 19.7%
(1)根据以上内容你所提取的信息是:
(2分)
材料二:京报网讯2007年10月19日,北京第五福利院热闹非凡,百余名老人在志愿者的陪伴
下津津有味地听着“笑友校友”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表演的相声段子……在团市委、北京奥运会志
愿者协调办公室领导下开展的“服务进社区,志愿暖重阳”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3700多名志愿
者走进社区、社会公益福利机构开展敬老爱老服务。
当日,全市480多个敬老院、社区、乡镇都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医疗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为老人义诊,奥运志愿者慰问社区空巢老人家庭、困难老人家庭,陪护老人过节,为2630多位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并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纳入区县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项目的空巢老人家庭、困难老人家庭近230户。
(2)根据以上内容你所提取的信息是什么?(限30字以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