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6750字。
  2008—2009学年度(下)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
  语 文 部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6 7-8 9-12 13-17 18-22 23 24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4分)
  鳞次zhì比 越俎代páo        贻然自得 通霄达旦
  2、依据语境,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峥嵘:高峻、突出。)
  B.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糊: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C.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D.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和平:指没有战争的状态。)
  3、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以出色的表演征服观众,红遍中国。然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曾在吉林艰难打拼十年,08春晚他又曾“三进三出”,冲刺春晚未果。今年总算“苦尽甘来”。如果你有幸和他对话,你想对他说什么?(2分)
  4、按要求默写。(6分)
  (1)                 ,玉垒浮云变古今。
  (2)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是:                。
  (3)“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               ,
  ”和南宋词人         “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5、请按《格列佛游记》的内容,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仿写一个句子。(2分)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在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我来到法兰西,仿佛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              ,仿佛听到                                                                
  6、综合性学习。(4分)
  学了戏剧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想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你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你的兴趣及特长,你承担了怎样的任务?是当编剧、做导演、当演员,还是负责舞台设计、准备服装和道具……?你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你参与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清简要谈谈。
  ①你的任务、主要环节:                                          (2分)
  ②体会或收获:                                                        
  (2分)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4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蒹葭(4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诗中表达作者对追求所持坚强意志的句子是                           。(2分)
  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不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伊人”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她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的时间不懈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是一首叙事诗。
  (二)(甲)《<论语>十则》与(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比较阅读。(10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