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个字。
《陈毅市长》选场
教学目标:
一、 学习剧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二、 学习剧本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
三、 理解陈毅市长的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来理解人物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剧本中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完整、清晰的情节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预习课
学生活动: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学院校长。
代表作品:《宋庆龄》获1986年“十月奖”
《尊严》获1998年文化部优秀剧目奖
《耶酥孔子披头士列侬》获1989年加拿大“舞台奇迹与里程碑”称号
《陈毅市长》获1980年话剧创作一等奖
(2)作品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3)剧情及结构方式:全剧共10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在结构上,该剧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即“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全场;各场情节不相连贯,独立成章,但是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展开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4)课文选场是全剧的第5场,上一场写陈毅视察刚刚开业的国营百货商店,看到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国营商店买不到盘尼西林,不法药商又乘机连续涨价,普通劳动人民无力购买,因而引起了深思,由此引出了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这一场。(第5场结尾陈毅说:“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种也不能耽搁。”既很快拉下了这一场的大幕,又为下一场作了铺垫。)
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理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并巩固。
3、细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整体感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戏剧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