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40字。2009年高考复习指导—— 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
  【考点概述】: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2001年提出来的一个阅读能力点和测试点。这个能力点的提出,表明现代文阅读测试增加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阅读文段之后的一种发挥和再创造过程,它要求考生进入角色、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文意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井陉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种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根有据、恒情合理的。其根据和情理都隐藏在所读材料之中,关键是看考生对他的阅读的投入如何。“推断”主要考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而“想象”则重点考查形象思维能力。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属于阅读心理学上称为的“预测”,是一种根据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我们平时读小说,看电视连续剧,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就是这种方法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只要有阅读,就会有推测;完全没有的推测的阅读是不存在的。
  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和想象,通常放在第Ⅰ卷现代文选读(一)中,用单项选择题考,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偶然也会出现这样的推断题。
  【题型分析】:
  例1、2008年湖北卷第9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判定出: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 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 C项中“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从加点的词语,可以比较出。答案为D项。
  例2、2008年湖南卷第9题: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判定出答案为A项。B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推断明显不对。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抢滩攻略】:综观2008年十八份高考试卷中推断和想象的命题,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夸大其词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1.全国卷Ⅱ第7题D项(选文出自《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这一说法夸大其词,因为依据原文,当安重荣诱吐浑白氏入塞、契丹责问高祖时,高祖曾一度“姑息重荣不能诘”(即“姑息安重荣不加责问”)。
  2.、2008年湖北卷第9题C项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通读全文后, C项中“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从加点的词语,可以比较出。
  二、无中生有
  这种陷阱的设置,在高考中是常见的——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
  1.浙江卷7题C项: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
  2.、2008年全国卷I中的7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