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37张。全国示范性高中复评推荐课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教学设计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合理. 思路清晰,理念新颖,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约4490字的教学设计及学案。
  翠园中学《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第2单元 诗歌
  第4课  《沁园春•长沙》
  教师 程文彩 时    间 2007年12月17日(周一)
  班级 高一(5)班 节    次 第7节
  学科 语文  教材 粤教必修2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时 第1课时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前一阶段诗歌的学习,对必修2模块诗歌鉴赏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之间已建立了和谐的互动关系,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高一(5)班,平时上课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分析技巧,但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设置方面的经验很少,鉴赏的能力较弱,在系统分析总结方面能力还要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鉴赏,这个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提高诗歌文化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这是教师教学的重心。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安排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直观地“发现”这首词的亮点、体味毛泽东年轻时的好玩豪迈的思想情怀,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阅读探究的能力。
  三、导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掌握了解本词创作的相关背景,帮助理解诗词。
  (2)学生能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探讨、思考与讨论。
  (3) 学生能进行有关的总结和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3、过程与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以诵读、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写作背景到词句赏析,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探究教学法——从问题的设置、理解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怀,从问题的层次推进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对问题探究能力。
  4、学习策略目标:
  学法指导:利用问题驱动,引导自主学习、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多元智能;采用学案,巩固知识。
  四、导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鉴赏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导学策略 1.采用探究、合作、归纳法
  2、教具:多媒体平台、演示课件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科代表组织同学提出文中相关疑难问题。教师准备演示课件,拓展资料。“粤教版”中的“第二教材” 相关资料介绍了切写作的背景,以及关于文本的有关练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