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90个字。
  怎样的课才算优质课?
  ——衢州教研会几点心得
  一、从学生的反响,看语文老师的课堂是否优质。
  我是刚从学生时代出来的新教师,平心而论,当初语文老师上课给我们讲什么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内容在脑海里早已一片空白了。印象中最喜欢的是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读文章,讲故事,了解了很多新鲜东西,最没劲的也是语文课,老师总是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很细小的词汇,然后左品味,右体会的,最后一定要概括个主题出来,很枯燥乏味。想不到今天做了语文老师,问问学生,最喜欢是语文课,可以听听故事,可以笑一笑,但是有时候最无聊最乏味的也是语文课。由此可见,几十年的语文课给学生的感觉也没有多大改变。
  原因何在?说起来可能一晚上也说不完。但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便是我们的课堂呈现有没有直击学生的心灵,没有让学生享受到一种阅读后的兴奋与快乐?至少表情上应该有所变化。
  试想,一篇非常优美的文学佳作,让一个只会按照教学参考照本宣科的老师去讲,文本解读按照教参肤浅而面面俱到,课堂设计老三段,再配上昏昏沉沉的语言,更甚者,学生还要战战兢兢对付老师随时发动的突然袭击,这样的课堂不要说学生受不了,我们老师去听课也受不了,我是体会过听课的辛苦的,而学生大约都要听三年,不是在受着精神折磨吗?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直观的榜样,我们的课堂应该追求直击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从几天的省初中教学研究会得出来的。这次一共听了十二节课,虽然在直击学生心灵上并没有真正完成,但他们的文本解度、课堂设计、课堂沟通能力等等都非常高超、他们的语言精炼、机敏、明确、诙谐,忽而大开大阖,气势磅礴;忽而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我想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
  但是,这些课堂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文本解读出现了新的支离破碎,整堂课就是纠住那几个词汇不放,体会来体会去的,太小了、太细了,学生学得很累。文本读和课堂设计,但个别老师自身的激情不够,没有随着教学内容或深沉或明快,或悲或喜,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首先自己认为做人应该如此,才能让学生信服应该如此。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课大部分是上给专家看的,就像是一个地方的招牌菜,而不是普通的家常菜,难免有做作,修饰过多的问题,因为我看不到学生听完之后的表情变化,始终是漠然。当然这些有种种原因,也有我是观众的缘故,观众永远比演员要高明的。这仅仅代表我的个人意见。那么,从听了这么多课之后,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有几个值得化力气的关键。
  二、几个值得化力气的关键。
  文本解读篇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唯教学参考书是从,因为自身功力不足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在文本解读上往往沉溺于比较肤浅的旧有观念。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不满现实,表现高风亮节,而不明白陶渊明身上的贵胄情节对其影响之深,以及五斗米在那个时代里到底是怎样的水准。立意的陈旧与肤浅,往往使久经课堂的学生上课前就明白了一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树立远大理想,学会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之类的套词似乎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的。而学生对于这些比较空的说教已经茫然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