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60字。
高中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一、储备:
虽是一篇小小文章,但却尽见平日功夫,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感受,摘录佳词妙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才能厚积而薄发。
1、积累好的日记、读书笔记,一旦题目与此相关,就可化用。
2、巧用课本材料,旧瓶装新酒,让文中的人、事、物成为你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3、从媒体中获得材料,与社会接轨,要有时代气息,如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等就可引发我们很多思考。
4、积累名言警句,引佳句巧铺垫,让你的文章因之添彩,警策动人。
二、审题:
1、审清题意:
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甚至是每一个词的含义都需搞清楚,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辨清题意,是一节课,而不是语文课总体印象,文意要落在“精彩”上,你当是一高明裁缝,在记忆库中准确的地下剪子,根据中心来选材。
2、辨清文体:
要看清文体要求,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就要从题目入手,如《责任》,可写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这时就要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了。再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为例,虽没有明确文体要求,但一看题目,就应知道:肯定是写记叙文,要交代清记叙的六要素,能让人看到这一节课的开始、经过、结果。
3、思路开阔:
有些时候,直接入题非常棘手,就需要暗度陈仓、转换视角、迂回包抄,这样一来。即有新意,又有思想。
4、挖掘深意:
就是要进一步思考题目所寄寓的象征义、比喻义或者引伸义,如《绿》这样的题目,本是一种色彩,直接入题,乏善可陈,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去描绘梅雨潭醉人而奇异的绿,一般学生体验不够,笔力不到,往往质木无文。如果宕开一笔,化实为虚,引伸开来,赋予它象征意味,如绿叶精神——奉献,或者谈绿给人的印象:生机、活力……也可化虚为实,如买衣服时,母亲喜欢深浅不一的红,女儿却喜欢绿,无奈的母亲依从了女儿,争议意味着成长,个人审美观,价值观的建立,这样的开掘,文章定会有深度。总之化实为虚、化虚为实,便可化腐朽为神奇。
5、确定中心:
在弄清题目要求、重点、范围之后,当务之急就是选好材料、确定中心,本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原则,思维上聚敛一点,只在立意上下大功夫。只有一个出发点,便可以防止贪大求高。
三、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