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20个字。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邱孔龙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输盘(bān)荆国(jín)敝舆(yú)濠梁(háo)
B.守圉(yù)楩楠(bián)犀兕(sì)醴泉(lǐ)
C.辟患(bì)相梁(xiàng)梧桐(wú)文梓(zǐ)
D.畔之(pàn)畎亩(quǎn)胶鬲(gě)蹴尔(cù)
解析:解答本题,应逐字进行辨析,A项中“荆”应读为“jíng”,B项“楩”应读作“pián”,D项中应是“胶gé”,只有C选项四个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
2.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子墨子:夫子(先生、老师)。请献十金:量词。请说之:解说。子固非鱼:本来。
B.胡不已乎:停止。以牒为械:木片。虽杀臣:即使。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C.委而去之:离开。故不为苟得:苟且偷生。妻妾之奉:侍奉。惠子相梁:做宰相。
D.多助之至:极点。曾益其所不能:增加。非练实不食:食物。是鱼之乐也:这。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中的词义仅有D项的“食”理解有误,其应是动词,可理解为“吃”。其它词义应用心识记。
答案:D
3.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寡助至之,亲戚畔之。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解析:本题中语句皆是需要牢固记诵的,结合原文及其所表达的含义,可知A项有误,应改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答案:A
4.下列句子对通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B.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品德。
D.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解析:本题的四句话中均运用了通假字,各项所通的本字理解完全正确,但C项“得”含义应是“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答案:C
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B 愿借子杀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孙淑敖举于海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本题A项前者是“引见”之意,后者是“拜见”之意;C项前者是“介词,从”之意,后者是“介词,到”;D项前者指“巩固”,后者指“本来”;而B项中两者均为“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答案:B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A.今欲以下文梁国而吓我邪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本题B项“池”今义是“水池、池塘”,而在文中是指“护城河”,C项“国”今义指“国家”,古义是“国都、京城”,D项“钟”,今义是“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乐器”,其古义是指“一种量器”。只有A项“吓”的含义没有改变,此处是“吓唬”的意思,而现在仍有“吓唬”之意。
答案:A
7.以下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译: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
B.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译:兵力不是不足,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死亡。
D.呼尔尔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没有礼貌的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