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课件一个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散文、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2、比较前人笔下的荷花与作者笔下荷花内涵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
2、感悟作者笔下荷花的内涵。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学生回答),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今天要学习的《清塘荷韵》也是在写荷花。同学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花为题材写作呢?荷花的韵味、荷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学习《清塘荷韵》,看看古人笔下的荷花与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二、 作者简介(资料印发给学生,ppt简单展示,在讲解过程中渗透)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三、阅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1、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一共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独特感悟的语句,这种独特感悟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
1、整体赏析课文之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荷花真正长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2、这四个时间段,作者的心情也因荷花的不同生长情况而不同,按照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