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750字。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第Ⅰ卷(36分)
  一、语言基础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皈依(guī) 同胞(bāo) 昭雪(zhāo) 一鳞半爪(zhuǎ)
  B.煽动(shān) 胡髭(zī) 憎恨(zèng) 称心如意(chèn)
  C.甲寅(yín) 箴言(zhēn) 慰藉(jiè) 芟夷大难(shān)
  D.删削(xiāo) 通缉(jī) 倡导(chàng) 体格纤弱(xiān)
  2.下列各组中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谔然 襁褓 狙击 惊骇万状 怦然心动
  B.肆虐 梗概 窒闷 臭名昭著 众目睽睽
  C.脉博 匮乏 颤悠 震憾人心 通情达礼
  D.瞳孔 暄闹 肃穆 哀声叹气 相形见绌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8月8日晚,当鸟巢上空礼花绽放时,一大群老年游客都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拿出照相机或手机拍下这一美丽的时刻。
  B.美国白宫24日发布声明称,美国政府在与伊拉克未来过渡政府协商后,将拆除巴格达附近因虐囚事件而声名显赫的阿布格莱布监狱。
  C.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将击缶的创意用到了开场节目中,一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2008人的击缶表演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D.如果说有人在西藏失去了什么权利,那就是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极少数农奴主失去了对广大农奴的生杀予夺的特权!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孔子思想的内涵在于“仁”,一是“克己复礼”,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爱人”。
  B.奥林匹亚遗址长宽大约都是五、六百米,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建筑。遗址周围全是青翠的树林,小河静静流过,风景十分美丽。
  C.根据这一发现,专家作出两个推断:其一,这里很可能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地,其二,西辽河上游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D.“一年绿、二年荒、三年还是老模样”,是沙漠化地区无奈的真实写照。什么原因呢?一个字: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个“和”字依次出现,不仅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B.在都江堰光亚学校任语文教师的范美忠在博客中披露自己在汶川大地震时最先跑出教室而成为热点人物,人们称之为“范跑跑”或“先跑老师”。
  C.海协会与海基会就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有关两岸旅游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7日后生效实施。
  D.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其超乎想象的创意、大气磅礴的气势、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具特色的表演,带给世界一个惊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翰林院与翰林
  邸永君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才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