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90字。
  2009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复习教案
  贺州高中    曾春晖编写
  第一课时
  一、 明确考题类型
  1. 理解阐释型
  ① 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阐释。
  如2008年江西高考题16题“朦胧的敬意”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5•3p307二十.1)(小括号内的数字是5年高考,3年模拟中的题数和页码数,以下同)
  如2008年上海春招题第②段中“慧眼”在在文中的含义是    。(5•3p311二十四.2)
  ②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阐释。
  如2008年全国卷Ⅰ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5•3p292.2)
  如2008年全国卷Ⅱ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5•3p293.2)
  2008年高考还有天津、重庆、四川非延靠区等共有12套试题考查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应该是训练重点。
  2. 分析归纳型
  ③ 筛选文中信息,整合文中信息。
  如2008年全国卷Ⅰ卷14题“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5•3p292一.1)
  如2008年全国卷Ⅱ卷14题“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5•3p293二.1)
  如2008年天津卷18题“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 (5•3p294四.1)
  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16题“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5•3p295.五.3)
  ④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3p295五.2)
  如2008年江西高考题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5•3p307二十.2)
  ⑤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如2008年全国卷Ⅰ卷15题“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5•3p292一.3)
  如2008年江苏卷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5•3p303十五.4)
  如2008年安徽卷17题“纵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3p307十九.4)
  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方法技巧型
  ⑦ 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如2008年全国卷Ⅰ卷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3p292一.4)
  ⑧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如2008年全国卷Ⅱ卷16题“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5•3p293二.3)
  4. 评价鉴赏型。
  ⑨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评价文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16题“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5•3p295五.4)
  如2008年上海春招题“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3p311二十五.7)
  5. 探究论述型
  ⑩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11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12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样的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3p299九.3)
  如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18题“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他是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你就你认可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5•3p301十二.4)
  第二课时
  二、 按照认知规律,明确答题流程
  1.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判断文章体裁。力求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