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4字。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
  一、目前的现状与困惑
  1、师生投入颇多而高考收效甚微
  现代文阅读篇幅大,分值重,理所当然地受到师生的重视。在备考过程中,教师们通常都会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强化训练”,但是结果大家都感到遗憾,因为从教学和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2、急功近利,重做题轻阅读
  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先看题后读文章的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匆匆看一遍文章就开始做题的学生占大多数。一些语文教师甚至把“先看题再到文中找相关信息”作为答题诀窍传授给学生。“先看题再找文”的阅读方法必然导致做题者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而丢失要点。
  3、时间仓促,虎头蛇尾a 现代文阅读一般安排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末期,伴随着一摸考试和二摸考试的到来,时间安排往往容易比较仓促,导致一轮复习.展不开,二轮复习不充分,虎头蛇尾
  b从学生答题来看,现代文阅读在作文前面,学生答题往往前松后紧,到了这个地方时间一看时间不够用了,要么有些学生先做作文,要么就紧紧张张,丢三落四。
  4、学生答题a思路不清,要点不全,b审题不明,答非所问。c找答案能力较强组织语言欠佳
  5、学生在文本选择时患得患失,举棋不定或者不选择全凭经验
  二、瞻前顾后,解读高考
  1、近几年来高考题的特点
  A、立足于山东本土,注重山东文化的挖掘
  自200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自主命题四年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充满山东地域特色是其重要的特点。08年的选做两篇都是山东的作者,《歌德之勺》的作者张炜是山东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的作者牟宗三先生山东栖霞人,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是硕儒,他的“乡村建设”的社会实践就是在山东邹平进行的。
  B、体裁上做了部分调整
  选考内容中,对文学类文本的四种文学体裁,作出了顺序上的调整,由2007年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改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增加了“科普文章”,删掉了“访谈”和“社科论文”两类文章,将原来的“调查报告”改为范围更加宽泛的“报告”。
  C、两个大题难度基本一致,以体现公平
  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关于选做题难度相等的问题,比如两个文本阅读难度的问题、对应题目设计的难度问题等,命题人会尽最大可能非常慎重地来解决这一潜在的问题。但是前几年的高考题综合来看灾难堵上还是有差距的。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