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10字。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林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初步感知“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标注,课堂纠错、补充,扫除文言字词障碍;采用“感悟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张梦得贬谪后,随遇而安的心境及作者慰人勉己的用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自信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教学难点]  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课文朗读、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词句翻译
  二、解读文本,整体把握
  1、文章开头并未从亭子入手来揭示题意,这样写是否有何用意?
  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水势,着重描绘江流之三变(“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至于有何用意,1则交代建亭的位置,为快哉亭描绘浩荡澎湃、广阔雄伟的背景;2则待讲完全文再补充:以江流水势的愈发浩大象征眼界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亭子命名原因的分析及旷达胸襟的展现作铺垫。
  2、筑亭的缘起是什么?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背景补充: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苏辙上疏营救,却受株连同样被贬。当时,与苏轼一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之胜,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亭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丛》,苏辙为此亭作了这篇记来纪念。
  归结:第1段记叙了张梦得建亭之事(位置、原因、命名)。
  3、亭子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过渡:以亭台楼阁为题材作“记”,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抱负;《放鹤亭记》中隐居之乐的描叙,亭子的命名也往往含有深意,如“超然台”之类。
  明确: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流风遗迹足以怀想(亦足以称快于世。)
  3)坦然心境足以久视(最根本的一点,但此时不可能答出)
  提示:从关键字词入手,梳理行文层次,整合文本信息。
  4、作者凭吊了哪些历史遗迹?你能说说他们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吗?
  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