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20字。
花未眠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风格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美与艺术美以及二者的关系的认识,培养美好的情操。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解决办法
对自然美与艺术美以及二者的关系,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的理解,阐明自己的观点,与同学探讨。
文中涉及一些有名的画家,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预先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学生活动设计
快速阅读、精读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
四、理清文脉
1.发现自然美之后的种种感触
引子:发现花未眠。
⑴直接的感觉:海棠花美极了;他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对“哀伤的美”可以有多种理解。海棠花的美无人发现,因而作者觉得它有种寂寞的哀伤。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发出的感叹。“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他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美丽的鲜花在绽放的同时,就接受了死神的亲吻;最早成熟的果子,最先掉在地上,烂在泥土里;越是快速生长的生命,越会快速接近死亡。在强大时空面前,柔弱的个体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这就是生命的具体存在状态,是睿智而冷静的人们不会有意识地回避的一个现实。故而下文中我们看到雷诺阿和米开朗基罗,都如实地传达出自己对死亡的接受。当我们面对盛开的鲜花陶醉时,川端康成更进一步地揭示出:迎接这一刻盛开的是下一刻的凋落。
⑵所以,作者进一步感受: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⑶尽管如此,但他还是感慨: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
虽然感受美的能力有限,但只要坚忍地活下去,就可以感受到美。这是作者对个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