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概谈
达县三中陈以芬
一、 文艺性散文的文本特征
高考常见的散文,有丰富的文化味和深切的人生感悟,我们需要能了解高考阅读所考查的文学作品的文本特征。
从理论上讲,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体裁形式。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考阅读考查的文学作品(命题选文)通常以文艺性散文为主。这种散文具备如下特征:
1、 语言的含蓄性
这种散文中必然有意思含蓄的语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语言的含蓄性对理解力构成挑战。
2、 语意的弥散性
这种的中心意旨不是特别直白,不是特别鲜明,文中通常难以找到一个直接而鲜明地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全文的主旨弥散在字里行间,需要综合若干信息才能提炼和概括出来。
就文章的局部段落来讲,有时候,形象化手法,象征性语句的运用,使得段落的意思立体化、多元化,让人感到意义散漫,难以捉摸。有时候,由于段落中心句不明显,段落表现的意思看似比较分散,从而令人难以把握它的核心意旨何在。
这些都构成概括的障碍。
语意的弥散性对分析综合能力构成挑战。
3、 情理的渗透性
这种散文,无论题材是什么,必然有情理的渗透。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或分布在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中;或渗透在对事件的叙述、对景象的描绘之中;有时候情感很含蓄,哲理很隐晦,作者甚至可能通过一些遣词造句的倾向性,来暗示他的某种看法或情绪。它构成理解、概括、鉴赏、评价等多方面的障碍。
情理的渗透性对深入把握文意、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构成挑战。
二、 高考阅读选文的文本特征
用这种文艺性散文来命题,较易全面考查出文学作品阅读的实际能力。如果从命题的角度去观察,高考考查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 必有需要挖掘的意蕴,这是整体把握文意的关键
这种文章的深层意蕴,通常不是一望即知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适度概括后,才能懂得立意所在。以这样的文章为命题材料,命题者较易命制考查综合、概括能力的试题。
2、 必有含蓄的(互文性的)言说。这些地方构成理解(转
述)障碍
这种文章中会存在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这些句子的意思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其他部分,才能求得合理的解释。这里所说的“互文性”,是指这些含蓄的语句与本文中其他某些句子构成互相解释的关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通常必须把与其形成“互文性”的句子找出来。
3、 必有技巧的运用,这些地方需要品味
这种文章中通常有一定的语言技巧、写作技巧的运用。这样命题者就能较为顺利地命制出考查鉴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