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字。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刘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全文,掌握“端倪、耸峙、摧山坼地、以敝帚画西施”等词语的读音及意义。
了解作者思路的特点,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能力目标:找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漫想”的思路,提炼文章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我们祖先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漫想”的思路,提炼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拓展法。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古往今来,三峡迭出的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多少文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1980年,作家刘征带着几十年的神往穿越三峡,今天我们也将追随刘征乘船穿越三峡。
请同学注意观察和感受,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水有什么特点?穿越三峡,你的感受是什么?
幻灯片:三峡图片
提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别思考回答
山:高、险、奇 水:急、暴
感受:惊心动魄、摧山坼地
小结:同学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老师将同学的观察用三个字来概括:险雄奇 惊心动魄 摧山坼地
2、正是万重山的险雄奇,激发了作者飞扬的神思,连翩的遐想,触动了作者的思绪,于是,作者放开思想的缰绳,以“过万重山”为前提,以“漫想”为线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漫想到了哪些内容?
漫想: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时间、工具、压力)
历史上无数第一个
未来崇敬第一个
幻灯片:思路结构图
小结:稍加梳理,我们就可以发现作者是以联想和想象来展开思路的。漫想了众多的第一个,其目的就是要赞扬第一个,赞扬第一个的精神。
全文以“漫想”为线索展开思路,思路连贯,环环相扣,结构缜密完美。文章形散神聚,形(内容)跨越时空,但神即主旨(第一个)却凝聚不变。
3、哪些句子表明作者漫想的思路?
幻灯片显示: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再想下去。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