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有教案,约2150个字。
  《木兰诗》的教学设想
  湖南省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周彩玲
  本着新课程的最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在诗歌《木兰诗》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15+30”的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或“一问到底”的方式,把课堂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读、思、问、议、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尽可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与自由,采用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合作学习讨论难点,集中探究课文疑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设计了三个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沿袭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我想尽力做到让学生感觉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灵自由”的空间。可以放声地自由自在地读书,可以放情地异想天开地思考,可以放心地独辟蹊径地发言,可以放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在这节课里,我的任务是立足于“导”,而不是致力于“讲”。每个环节后的过渡语就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木兰诗》教学设计
  湖南省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周彩玲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
  1、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2、 理清情节,品味诗情。
  3、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放映课件(2)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课件3、4)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课件5)。
  二、介绍作品(课件6)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课件7)
  ①本文的主要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②用四个字概括每段的情节。(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回乡——荣归故里——比喻赞美)(课件9)
  3、听课文录音,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课件10)(明确: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课件1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