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470字。太  原  五  中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4月)
  高  三  语  文
  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校题人:陈 洁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纹身     哈密瓜    悠哉悠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B.崛起     吊书袋     以偏概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C.蝉联     挖墙脚    掎角之势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D.抵掌     孰不知     坐镇指挥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正确“化用”电影或歌曲名称的一项是
  A.中国男足十余年职业路,只让我们等来了一场噩梦,耐心在“急躁冒进”的改革中逐渐化为乌有。什么时候能走出“无间道”,基本已经没有人报什么希望。
  B.9月,这个令车商期盼已久的月份终于如期而至。在沉闷了将近4个月后,汽车厂商陡然精神起来,希望在9、10两个月中,发起新一轮车市攻势,“集结号”已经吹响,车商们借此以求一搏。
  C.东芝因其A100F40F数码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同等级产品,而号称拥有目前DV中“最好的画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DV价格全面“跳水”的状况下,只有东芝拒纳“投名状”。
  D.中国电影艺术最高学术奖“金鸡奖”的评选,主要由评委会严格按照评选章程和“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的评选传统精神,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结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向记者和矿工家属们讲述了当时惊魂的一幕。
  C.新年伊始,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分别举行了自主招生测试,灵活新颖、别具一格的考试题目,让平时习惯于死抠课本的莘莘学子直呼难以招架。
  D.2008年底,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再起,双方交战激烈程度堪称极致,目前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已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巴以双方由冲突迈向和平再度被阴云笼罩。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      ,      ,      ,      ,      。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 ④①⑤⑥③②         B. ⑤④⑥③①②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①④⑥⑤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