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9700字。
  四川省南充高中200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
  (命题人:田秀娟  夏俊莉)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对峙(zhì) 羁绊(bàn) 名门旺族 泾(jìng)渭分明
  B、妣(pǐ)漏 誉(téng)写 口蜜腹箭 自怨自艾(ài)
  C、剔(tī)除 气慨(kài) 棉里藏针 钟灵毓(yù)秀
  D、拙(zhuō)劣 矍铄(shuò) 虚与委蛇(yí) 明察秋毫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是去上海旅游呢?还是去北京旅游呢?大家各抒己见,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B、除了你,谁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C、“十聋九哑的说法早过时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费薇解释说,“聋人只是听力受损,声带还是好的,以前说‘十聋九哑’,那是人们不去培养聋人的说话技能,导致声带退化了。”
  D、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瓦斯爆炸事故,截至13时已造成44人遇难,井下仍有65人下落不明。
  B、小沈阳不孚众望,他和师傅赵本山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合演了小品《不差钱》,获得今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语言类一等奖。
  C、中国饮水机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速膨胀,过快的发展造成了饮水机产品鱼龙混杂,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D、济南的山柔水媚,秀色可餐,别的不说,单那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就够令人神往的。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年12月14日,在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进行直升机卸货作业时,发生直升机吊索断裂导致货物从空中坠落的险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B、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业发展迅猛,正在各个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志愿者”已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名字,成为爱与奉献的象征。
  C、在法治化已经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D、在“中美文化论坛”上,50多位官员、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针对数字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数字技术与当代文化发展等多个论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与广泛研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苗头的。科学家最近发现,病魔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有明显的苗头,还有一种表面上看不到的“隐蔽苗头”。
  科学家发现,病魔最早出现的苗头非常隐蔽,而且这种苗头能最先准确预告病魔的出现和动向。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血液中含有的数百种蛋白质中,其中就有能准确预告病魔即将肆虐的最初“苗头”。
  这个发现最初是通过对老鼠的血液研究得到的。经过反复对比分析,科学家确认,生物体血液中大约有50种蛋白质为各种器官所独有,这些蛋白质就像是各种器官的“指纹”,独具个性,因此被称为“蛋白质指纹”。这些特殊的蛋白质,会因病魔的出现和肆虐而发生变化。因此,它们就成了能够昭示病魔出现的“苗头”,而且它们出现的时间要比其他相关症状早许多。不过,这种“苗头”隐藏在生物体内的血液中,因此称它们为“隐蔽苗头”更为贴切。
  在具体实验中,科学研究小组首先让小鼠感染上疯牛病,然后观测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结果发现,小鼠在感染病毒后的第6周,“蛋白质指纹”就发生了变化;而在18周之后,小鼠才出现了疯牛病惯常出现的表面轻微症状;到22周后,小鼠的这些相关症状才非常明显。科学家认为,这个从血液中寻找病魔“隐蔽苗头”的方法,马上就可以应用于对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疾病检测上面,但要应用到人类身上,还需要对人类血液“蛋白质指纹”进行一一确认,这还有一段路要走。对于人类血液蛋白质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问题,科学家目前也有新发现。如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如果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过高,就是心脏病出现的“隐蔽苗头”。这种蛋白质是由血液里的白细胞分泌出来的,它的任务原本是杀灭有害细菌,但含量过高就会造成动脉发炎,破坏血液里的保护性物质,随后,心脏病的各种表面症状就开始显现出来。
  科学家认为,人类要想通过验血迅速锁定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还要在验血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而现在一次只能检查血液中数百种蛋白质中很少的一部分,要想把血液蛋白质的变化全部搞清楚,往往需要好多天的时间。凭这样的验血技术,即便最后发现了病魔的“隐蔽苗头”,在时间上也已经没有什么“提前预告”的优势了。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办法,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按照音乐光盘的原理,发明了一种灵敏、快速的生物分子传感器——“生物光盘”,用它来迅速检测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的变化情况。在一次试验中,“生物光盘”的灵敏度已经可以达到一次能够同时检查1万多种物质,这已经完全实现了原来的设想。
  科学家预计,未来10年以后,快速、准确的验血技术将会与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的分辨技术完美结合。到那时,一种可以对身体任何部位疾病征兆进行早期检测的工具,有望进入普通医院,人们只需每年做两三次简单的血液测试,就可以知道身体里每个器官的健康状况,并可以早早检测出自己是否存在癌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各种疾病。到那时,人类医学史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5.  下列对“蛋白质指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质指纹”实际上是指生物体中独具个性、为各种器官所独有的某种蛋白质
  B.通过辨认“蛋白质指纹”,就可以把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区分开来。
  C“蛋白质指纹”会因病魔的出现和肆虐而发生变化,这有助于人们及早发现疾病。
  D.“蛋白质指纹”能预报病魔即将肆虐的消息,因为它发生变化比其他相关症状要早。
  6.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血液中含有的数百种蛋白质能准确预告病魔即将肆虐的消息,这一结果是科学家最初通过对老鼠的血液研究得到的。
  B.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从血液中寻找病魔“隐蔽苗头”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对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疾病检测上面,而且准确性高。
  C.对人类血液“蛋白质指纹”进行确认以及在验血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是人类想通过血液蛋白质变化发现疾病苗头的两大问题。
  D.如果能把快速、准确的验血技术和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的分辨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染上病毒的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B.一个人如果患有心脏病,那么这个人血液中的某种蛋白质含量就可能过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