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70个字。
  《谈生命》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是地球亿万年进化的结晶.因其宝贵,古今中外礼赞生命之美、怨悯人生短暂的诗文不胜枚举。世纪老人冰心的这篇《谈生命》同样以其丰厚的意蕴、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美的熏陶。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蕴涵深刻的哲理美、诗情画意的语言美和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的结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并感悟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还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感受鲜活的生命形象,进行哲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反复朗读,揣摩文意,学习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的方法。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并吸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我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作为这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文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比喻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十分丰富。因此,我把品味精美的语言作为教学难点。
  本文的结构层次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把握,所以没有把理清行文思路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1.品读感悟。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一定喜欢。但文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用心朗读体味,其生命的内涵是感悟不出来的。通过朗读理清作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品评,感受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主旨;通过表达个性化的感悟,活跃学生的思维,彰扬学生的个性。
  2.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 问题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三、说学法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阅读者的感受,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采用以下方法。
  自主赏析——通过朗读理清作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品评,感受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主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