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11910字。
  南开区2009年高三年级质量调查(一)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媒妁 / 朔风       跻身 / 济济       加官进爵 / 精神矍铄
  B.殷红 / 氤氲       付梓 / 尘滓       弦外之音 / 涎皮赖脸   
  C.簇拥 / 蹙额       峭拔 / 讥诮       恃才傲物 / 舐犊情深
  D.矗立 / 罢黜       痉挛 / 捷径       姹紫嫣红 / 叱咤风云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肄业       福祉       切搓       绵里藏针       出奇制胜
  B.传颂       坐镇       宣泄       晶莹剔透       功亏一篑
  C.汗腺       通谍       涨幅       一如既往       以德报怨
  D.挑唆       洽谈       豢养       声名鹊起       开源截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      这一现象发生。
  (2)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      、德行、操守等“软件”。
  (3)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      没有难住他,       磨练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A.容许    品行    不仅 / 反而            B. 容许    品性    非但 / 却
  C.允许    品行    非但 / 却              D. 允许    品性    不仅 / 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信贷活动中,银行轻易放贷,必然造成呆账、坏账的增加,致使尾大不掉,必然影响资金的回笼和流通。
  B.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C.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子,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D.西临滇池的这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沧海桑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足,水质甘洌,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蔬菜产区。 
  二、(9分)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5~7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50种,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它们曾帮助人们产生过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以上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对世界上250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7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时间——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智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5.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智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6.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定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