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00字。
  200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诗歌比较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风凰台
  李白
  风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李白这首诗,一说写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一说写于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
  两首律诗的结句都在“愁”字上。试问:
  (1)作者的愁情分别是什么?(3分)
  (2)结合两诗的尾联分别谈谈作者是怎样抒发愁情的?(4分)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灵州治所回乐县别称,因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在唐代,这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李益,中唐诗人。
  1、(2分)两首诗都成功地把景色、声音和_______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意蕴。
  2、(2分)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高适前两句的“雪净”、“牧马还”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常见的的苍凉而和平宁谧的气氛。
  B、高适以“梅花何处落”设问,引出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而产生的思乡之情。C、李诗由前三句芦管声的听觉形象引出第四句征人望乡的视觉形象,具有句绝而意不绝的的艺术效果。
  D、两首诗中都用了“何处”来表现征人置身边地而产生的迷惘哀怨的心情。
  3、(4分)有人评论这两首诗“明月戍楼闻笛赋,一为欢喜一为愁”,请结合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长安秋望(唐)赵嘏水村闲望(宋)俞紫芝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溪云淡淡迷渔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