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20个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古代诗歌赏析专题复习
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广园双语学校吴连根
一、诗歌赏析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和怎样描写。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知识积累: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例:
菊花一高雅莲花一高洁杨柳一惜别月光一思念落叶一失意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落日一惆怅冬雪一冷峻秋雨一忧愁鸿雁一思远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旷野一凄清落花一感伤美酒一壮行红豆一相思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秋虫一凄凉故国一乡愁归燕一温情枯藤一萧瑟古琴一知音
四、试题借鉴:
(一)(2008年试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本题l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
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