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个字。
二十二、散步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5分钟)
1、全班朗读全文
2、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请全班同学背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板书课题、作者)
3、解决生字词(翘舌)
分歧(qí) 一霎(shà)时 拆(chāi)散 折(zhé)服
(二)整体感知(15分钟)
1、在这次散步活动中,有哪些人参与?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板书)
2、同学们能否通过细节来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请前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并勾画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①我劝母亲来散步,可见我的孝顺。
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可见小时候母亲慈祥,我的顺从。
③“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可见母亲的顺从。
板书:母慈儿从,儿孝母顺(母子间的相互尊重、相处和谐的关系)
④“我们都笑了”,由儿子的趣引发一家人的笑声,可见一家人的欢快、和睦的关系。
板书:欢快、和睦的关系
⑤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进一步表现“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在做出决定前,“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既夸张,又幽默,淋漓尽致而贴切地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我”是家庭的主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