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
2009卢湾区语文高三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试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热爱母语 ——写在“国际母语日”前夕
①早年我在读法国作家 的《最后一课》时,领悟到,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他民族的尊重。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当那位老师说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
②目前全世界约有6000种语言和方言。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进世界人民的团结。
③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正因为如此,英、德、法、俄、意、加等国都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例如,1994年法国国民议会参议院通过了《法语使用法》,规定“法语是教育、劳动、传媒及公共服务部门使用的语言”,“公立和私立的教育机构中,教学、考试、选拔均应使用法语”。我在欧洲工作时,几乎没有在柏林和巴黎的街头见过英文标牌,德国的高速公路路标全部使用德语。
④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似乎不那么重视了。前不久有报道说,现在有的学生“外语六级汉语一级”。也许是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缘故,近来这些消息一直萦绕于心。
⑤汉语作为联合国法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总人数居各语种之首。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无法与英语相匹敌。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热潮一直在升温。
⑥目前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的2300多所学校在教授中文,学生的总人数超过3000万。汉语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的第二大语言。在日本有100万人学汉语。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已达140余所。国外“汉语热”升温的同时,中国吸纳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每年也
1.第①段中横线处提到的法国作家是 都德 。(1分)
2.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民族,即使是沦为奴隶的民族,也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语言。
B.如果连牢房都可以打开,那么法语语法就不会感到难于学会了。
C.一个民族如果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能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别的民族是灭不了它的。
D.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反抗敌人的统治和封锁,求得民族的解放。
C(作者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老师的话来证明母语对民族生存的重要性。)
3.第⑥段中列举了许多数字,其作用是______。(3分)
承接上文,具体说明“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热潮升温”的现状,对比一些中国人反而不重视汉语的学习,进而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4.第⑩段中所作“形体”和“灵魂”的比喻,说明了母语的基本特点是 。(2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了世界语,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这和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请加以说明。(3分)
不矛盾。世界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有其优势,可以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平等更加容易,消除隔阂,促进民族间的互相了解和团结;但世界语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能取代任何一种民族语言。
6.本文的标题为“热爱母语”,请根据文中信息,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母语”的认识。(4分)
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并使用的一种语言,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基因。写出一点给1分,语言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为穷人领奖
在人人都想致富的今天,人们怎么使用和消费劳动所获的财富,包括奖金,外人当然无权置喙,可是有一种在今天已经很稀缺的东西——被叫做“感动”的,却可以从如何使用奖金上体现出来。不过,最使我感动的是特蕾莎修女对奖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