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作者:南京金陵中学 张昊
第6课 往事依依
于漪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老师人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同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镂( ) 慷慨( ) 模糊( ) 镌刻( )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3.文中有两句是写自己的“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同的”和“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选材精当,请你分析一下两个例子的异同点。
5.本文饱含哲深情,富有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在阅读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
[课外延读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出声儿来(节选)
钱钢
1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对这种读书的情景,较多的却是针砭与讽刺:“摇头晃脑”、“”那腔拿调“。读书读出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