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12840字。
  河北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第Ⅰ卷(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关卡/哨卡    累计/连篇累牍    押解/高中解元
  B.间架/间或    拾遗/拾金不昧    调和/风调雨顺
  C.搪塞/塞责    识趣/知书识礼    泄露/丢人露脸
  D.粘连/粘贴    晕倒/晕头转向    宿将/宿怨难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恶梦    山其不意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坐落    影碟    美轮美奂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C.精粹    糅合    融会贯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针砭    脉搏    不胫而走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于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          的产物。
  ②节日的天津是一片欢腾的海洋:店铺张灯结彩,街上行人和车辆         ,各种庆祝活动精彩纷呈。
  ③家乡一直令我魂牵梦绕,我       不想回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A.反思  川流不息  何尝    B.反思  源源不断  未尝
  C.反省  源源不断  未尝    D.反省  川流不息  何尝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作家陈丹青到书店为其新书签售,他坦诚,这是为自己作宣传。看来作家也要为自己作品的销售摇旗呐喊了。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介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5.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6.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