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00字。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高三语文试题
  (5月5日)
  说明:
  ①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头的“第工卷答题表”中);第Ⅱ卷为各类题型,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②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ī)身    怙恶不悛(qūn)    抽搐(chù)    掣(chè)肘
  B.嫡(dí)亲    万马齐喑(yīn)    对峙(zhì)    痉挛(lán)
  C.蓦(mù)然    草营(jiān)命     迸(bèng)发    忖(cǔn)度
  D.惬(qiè)意   溘(kè)然长逝     圏(juàn)养    愠(yùn)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滥摊子    勉为其难    钩玄提要    
  B.装璜    炮筒子    以偏概全    喧宾夺主
  C.惊蛰    半吊子    声名鹊起    病人膏育
  D.蓝本    翘辫子    陨身不恤    蛛丝马迹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月11日,质检总局叫停蒙牛OMP牛奶的消息在迟到了9天后被媒体     出来,    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风波再起。
  ②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唐山十三位农民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    救灾时代的来临。    
  ③折子戏的动人丰姿,如要完美地继承下来,也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与艺术灵性,而“全
  本”戏没有前人的演出样式可以     ,只能完全靠自己探索创新。
  A.披露  自愿  依从        B.披露  志愿  依傍
  C.揭露  志愿  依从        D.揭露    自愿  依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东平县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关停污染企业,使东平湖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水产资源日渐丰富,这里又恢复了往日风声鹤唳、飞鸟成群的景象。
  B.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从根本上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C.这两篇文章,雷同的情节真是不少,简直如出一辙,到底谁是文章的真正作者,谁是抄袭者,让人看不明白。    
  D.历下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王华凭借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用真诚理出万家和谐,不少当事人在她和风细雨的调解中,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济南市物价部门明确要求,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期间,公园、景区要杜绝不出现乱涨价和乱收费行为。  
  B.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C.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展开了一幅巨大的中国文化画卷,将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潮水般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D.市委书记焉荣竹要求抓好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建设,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明府城  改造、大明湖扩建等重点工程,切实做好泉水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文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陈丽丽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后,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这一模式遂成为中国古代诗文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就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4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4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在潜意识中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范畴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