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7930个字。
  重庆市永川区初2009级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后只收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1í)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一
  B.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xié)。
  C。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1óu)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D.他快乐而又羞怯(qiè),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外桃源铿锵有力扑朔迷离叹为观止
  B.忐忑不安不齿下问载歌载舞漫不精心
  C专心致志闻名暇迩玲珑剔透声名狼籍量
  D.咫尺天崖恪尽职守眼花嘹乱美羚美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从诗歌的风格看,李清照的诗歌婉约雅致,辛弃疾的诗歌豪放飘逸,各有千秋。
  C.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中国的运动员不可一世,夺得51枚金牌,名列榜首。
  D.重庆是属山的,“房如积水顺山盖”,依山而建的高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高下掩映。
  4.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毛病并改正。(4分)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③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④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第②处句子赘余,应删去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加上
  (4)第④处结构混乱,应改为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旬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人生道路上,艰难困苦并不可怕,保持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为重要。“紫藤萝”的命运告诉我:生命的长河无止境,人生应该是乐观进取的;
  。
  6.根据要求填空(6分)
  (1)“唐宋八大家”指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2)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展开联想、想像,让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安徒生是(国别)的童话作家,他笔下塑造了许多女孩形象,如:
  (人物)。
  (4)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人。选自小说第二回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的是梁山好汉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鲁智深的性格。
  7.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初三文学爱好兴趣小组对100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请根据以下调查结果作答:3(分)
  《西游记》 《水浒》 《鲁滨逊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人 29人 56人 48人
  看过影视的 98人 83人 21人 16人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
  ,其二,。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
  。
  8.综合探究(5分)   
  目前,重庆正在如火如茶地推进“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五大重庆”建设工程,某中学初三课外活动小组组织“我的亲乡在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之一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1)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同学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反映家乡城市和乡村道路的变化。但他没有写完,请你帮他补写完。(2分)
  昔日家乡路,;今天家乡路。
  (2)面对家乡的变化,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40字)(3分)
  你的感受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9.默写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2),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莺燕活动的诗句是,。
  (6)诗人总喜欢把自己真挚的情感寄托在诗句中。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道出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苏轼用“,千里共婵娟”,表达了相隔千里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