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这是成都市5月7日才考的一次检测试题,也是成都市的最后一次大型考试。
共21小题,约9200字。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发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落(zhuó)    毗邻(pí)    一沓纸(dá)    令人咋舌(zhà)
  B.泥淖(nào)     木讷(nè)    刀削面(xuē)   戛然而止(jiá)
  C.思忖(cǔn)     落枕(lào)    汗涔涔(cén)   博闻强识(shí)
  D.抹布(mā)     愠色(yùn)    唱主角(jué)   金蝉脱壳(qiào)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串长长的冒死也说真话的忠臣名单:比干、屈原、魏徵、海瑞……他们都是“不说真话毋宁死”的硬汉子。
  (2)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2009年同等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将于3月中旬开始网上报名。
  (3)上海从今年起实施的在沪注册登记不限户籍的新办法意味着         是外地大学生,只要在上海创业,同样能享受购房的优惠政策。
  A.批阅    学历    尽管        B.披阅    学力    即使
  C.批阅    学力    即使        D.披阅    学历    尽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而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B.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C.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D.没有人不害怕失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然而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长会议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C.成都市龙泉驿素有“桃花源”的美称,种植桃树多达17万亩,其面积之广大,品种之繁多,可以堪称“西南之最”。
  D.由于“五一”假期缩水,导致超过5天的旅游线路今年普遍遇冷,但短线出游仍会延续清明小长假的火爆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之后,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成熟标志。
  中国人由衷地爱好水墨画,是因为在静穆含蓄、恬淡幽远的黑白世界中,蕴藏着华夏民族牙颐养而成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艺术创造过程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蕴藏着每个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熟识中国画的人晓得,水墨画的意境隐没有简约、概括的廖廖数笔之间。那些看似简单的几条墨线、几团浓淡相间的墨渍,却往往道出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道出了中国人世代承袭的对于天地间“浑元”之气的追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或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或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在笔墨挥洒之间宣泄出个人的豪情快感和浪漫诗意。
  中国水墨画不着意追求物象的外表之“像”,不去注重大自然繁琐的细节,而唯注重“心像”的把握和“形神”的概括。其创作是依靠毛笔在水墨痕迹中所塑造的“意象”图式,剔除了自然物象的表面真实,还原其自然世界的真实灵魂,完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精神旨趣。齐白石称这种意象之美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为“不似是为欺世,太似是为媚俗”,“不似不似”才是艺术的根本。看来,正是这“不似之似”的意象之美,才能演绎中国人心灵中无尽的意境,让中国人得以启动超旷空灵的精神之舟,徜徉在浩瀚无边的水墨艺术世界。
  注重协调物象的阴阳之理,不要浮躁的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也是中国的水墨画刻意追求的。因此,水墨画中的深与淡、干与湿、黑与白、曲与直等,拒绝了外部条件对于生命本质的干预,纯粹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万物的运行机理,这或许是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热爱黑墨的颜色,有简单的阴阳道理,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黑墨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特殊的审美心理和精神境界。古人认为,观赏画中世界,近山,可以信步走进,寄情其中;观水,可以畅游其间,澄澈心灵;视物,可以睹物思人,“见异思迁”;品人,可以领略独立人格,表达自己贤达清高、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在水墨的渗化中寻找意境,在意境的氤氲中放逐身心,这是中国人至今无法舍弃的美好享受。
  5.下列有关中国水墨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成熟。
  B.水墨画用简约、概括的廖廖数笔,营造出静穆含蓄、恬淡幽远、意境无穷的黑白世界。
  C.水墨画蕴藏着华夏民族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
  D.水墨画以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表达着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墨画的产生和中国古人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和注重自我心灵表现的民族文化习惯密切相关。
  B.水墨画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通过“黑与白”表达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及其运行机理的认识。
  C.齐白石所追求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之美指的是既注重物象外表细节的相似,又注重“心像”的把握。
  D.水墨画蕴藏着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它所演绎的意境能让中国人得到超旷空灵的精神享受。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具有独特中国韵味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造,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最擅长以最简单的方式来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
  B.中国的水墨画不用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反映出中国古代画家对自然万物细节的研究赶不上同时代的西方画家。
  C.从中国水墨画刻意追求阴阳之理可看出,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就应当是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天物的运行机理。
  D.创作时有着不同人生体验的作者在笔墨之间充分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豪情和诗意,使水墨画作品显现出的丰富和风格的多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