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4840字。文化经典新闻短评训练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第一》)
  [注]①②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②致其身:致,献出,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答:                                                               
  1.(1)B(本题考查的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关于如何做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 B项“不能出尔反尔,待人要真诚”有误,这里把“忠”与“信”的范畴完全等同起来”了)
  [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2)本章进一步体现了孔子教育以德为先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与理解,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子夏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及其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是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思想之具体体现
  [参考译文]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国君,能够不惜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诗书,我也一定要说他是读过诗书的。”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予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二》)
  答:                                                            
  2.(1)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C项“就算真正做到了‘孝”’有误。“做到‘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这种理解还是片面的,孔子听讲的“孝”,范围很广,不是仅停留于形式,还要真心实意地去做。)
  [参考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一天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便告诉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应该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
  (2)孔子认为孝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诚心诚意地孝敬父母。如果仅是替父母办事,给父母饭吃,而脸色难看,那是不孝。孝决不仅仅是赡养,更应该做到敬重。  
  [参考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有好喝的,让父母享受。难道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①,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貌 ” (《论语.八佾第三》)
  [注]①摄:兼职。②坫:设在厅堂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