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30字。
安徽省合肥地区高校附中2009年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农学、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2.对“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的学科体系与现代学科体系在学术内涵上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现象,因为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国学作为一个传统学科体系,除了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实用技术学科的内容。
C、文学、史学、哲学在学科分类上从属于国学,因此,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
D、国学不仅是一个学科,而且是一个学科体系,如果将其学科内容窄化,那么它在学术届的地位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 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体系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既要对它进行分析,又要以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的态度对待,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处处老宅
佛刘
①那年秋天,我回家探亲,正赶上村里的得海老汉去世。得海老汉八十四了,年轻时无子,老伴十几年前去世,留下他一个人生活了这十多年。一个无子老人晚年的凄凉应该是不难描述的。我没上大学以前,每天傍晚都可以看见他一个人坐在胡同口,等你走近了,就会微微一笑。他不说什么,只是那样看着你,来表达自己的存在。可现在,人去房空,几年之后,他的老屋就会成为一处地地道道的老宅,无人居住,杂草丛生,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那片宅基地,就只好一直荒芜着,即便是麻雀也不愿意在那里落脚。
②父亲沉默着一直不说话,后来熄了烟,才不紧不慢地说,又多了一处老宅啊。像是对得海老汉的去世作最后的总结。